岁就以满分考入清华,被称为高考神童,如今在美国当教授
导语:14岁就以满分考入清华,被称为“高考神童”,如今在美国当教授。
引言
又是一年毕业季,一年一度的高考将至,这成为了近期的焦点话题。高考是许多学生改变命运的一次关键考试,它承载着广大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的奋斗,它是青春之中必须经历的一道门槛,也是每一个人在自己学生生涯当中最难忘记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相信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有这种感想,高考就是大军过独木桥,这是一次重大的考验,是提升学历,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准备的一次考验。考上了一所心仪的重点院校,那就是鲤鱼成功跃过龙门。
也许每个学生都很向往清华北大、复旦交大这样的一流大学,但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种一流院校的梦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出入。但这样一流名校每年仍有许多考生中榜,也许这些上榜考生和其他普通考生之间的差距便是,他们是自幼就坚持养成良好习惯,一直以高标准高要求约束自己,长时间培养出优秀品质,一直在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的努力不是一天两天短时而成,是真正的日积月累,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进步、改变,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换来的结果。
正如《己亥杂诗》中的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假如把高考也比喻作一个行业,那些能脱颖而出,进入高等学府的学生们就是这一行里的佼佼者。在这些佼佼者当中,有一位更出类拔萃的人物,她就是河南的何碧玉,她是当之无愧的天才、神童,岁就以满分考入清华,被称为高考神童,如今在美国当教授考上清华大学还不足够,她是14岁时满分被录取。14岁就以满分考入清华,被称为“高考神童”,如今在美国当教授
![](https://iveeneducation.com/zb_users/upload/2024/08/20240815223435172373247597103.jpg)
01
我们都知道河南是个高考大省,考生人数高出全国其他省份太多,所以河南考生的竞争压力也是最大的。何碧玉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一一个创造出高考神话的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究竟有着怎样的天赋和能力。
何碧玉在刚上学那会与其他孩子没有区别,和普通人一样。但是她的学习天赋在六年级时被激发了出来,进入六年级后,何碧玉如同开了挂一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学少年班。并在四年时间里修学完了所有中学知识,在她13岁时她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高考,考试成绩出来后,她的分数足够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但是何碧玉并不仅仅满足于此,她选择留校复读,她相信自己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经历了一年的复读强化,何碧玉再次参加高考,在这一次的考试中,14岁的何碧玉以高考满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生物系录取,至此她被誉为高考神童,成为了当年河南高考状元。
02
进入清华后,何碧玉是同届同学中年纪最小的,但她对此并没有在意,而是加倍努力,刻苦钻研,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何碧玉的成绩依旧十分优异。也许我们有人会有疑惑了,这个何碧玉是个书呆子吧?对此,答案是否定的。学霸从来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何碧玉除了学习成绩了得,她还有许多其他爱好,比如她也感兴趣戏剧、音乐等文化艺术。天才是能博览群书的同时能将书本中的内容化为自己所用,能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那么如今学霸何碧玉的现状如何?
何碧玉在清华毕业后取得了去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留学深造的资格,美国的高等院校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何碧玉前往继续深造,用一年的时间取得了博士学位。圣路易斯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留在美国进行相关科研工作,并被聘为纽约大学的教授,不得不说她获得了学业事业双丰收。
国内有很高的呼声,希望何碧玉能够回到国内,为中国的生物事业做一份贡献。实际上当初从清华毕业时,相关的院校领导、她的导师都与她交流谈话,希望她能选择留下不离开。但何碧玉表示想在国外多学习了解一下,之后会回归祖国,奉献自己所学的知识。
03
不得不说何碧玉的事迹是让我们每个人为之羡慕的,但是她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关键是在于自己的拼搏努力。其实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孩子成长的历程当中离不开父母的陪伴指导。据悉,何碧玉的双亲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因此他们对何碧玉的教育十分到位,教会了她太多文化和品德知识。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与能力,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有乐趣的,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寓教于乐。给孩子提供属于他们的发展空间,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获得自学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自主愉快学习。
面对国内此起彼伏希望何碧玉回国的呼声,何碧玉也曾表示过自己会回归祖国,但是她迟迟未行动也让很多人对此表示不满。何碧玉对此也表示十分纠结,进退两难,她认为美国高强度的环境下能够激励自己做出更大的成就,所以暂时还没有回国的行动。
结语
我想,科学是不分国界的,或许我们不应该妄加指责,强求何碧玉必须回国,也许在何碧玉的眼中她是热爱科学事业的。假若她能回国做出奉献,那是更好的。
参考文献
《己亥杂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即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