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亿元的二手房骗局崩盘后,揭秘与反思

毓珊 玩乐活动 2024-12-10 27 0

在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二手房交易因其灵活性和多样性,一直是众多购房者的首选,当这场交易被不法分子盯上,便可能演变成一场令人震惊的骗局,2024年11月28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近1.4亿元的二手房合同诈骗案,这场“空手套白狼”的“炒房骗局”终于落下帷幕,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案件,探讨二手房交易中的风险与防范策略,以期为购房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案件回顾: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1. 骗局起源

这起骗局的主角是被告人赖日华,在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间,他以“炒房”为名,勾结银行工作人员刘璟、沈文钦,对业主谎称过户后申请银行住房贷款支付尾款,骗取他人向其出售房产共53套,案发时,其中26套房产的尾款仍未付清,涉及金额近1.4亿,警方调查发现,这起金额上亿的骗局启动资金只有借来的100万。

2. 骗局手法

赖日华的骗局手法并不复杂,但极具迷惑性,他首先通过中介联系到有意向出售房产的业主,然后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与业主签订购房合同,并承诺在过户后通过银行贷款支付尾款,为了获取业主的信任,赖日华还会找代持人冒充买家,出面与业主签订协议,并支付一定比例的首付款,在房产过户后,赖日华等人并没有如约到指定银行抵押房产,而是将房产抵押给其他银行或民间放贷人,获取贷款或借款后,再用于支付下一套房的首付款或偿还更早的房产尾款,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赖日华维持着资金链的运转。

3. 骗局暴露

纸终究包不住火,2022年8月,一位名叫陈文迪的业主在将房产过户给赖日华的代持人后,迟迟未收到尾款,经过多方打听和调查,他才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骗局,原来,他的房子并没有被抵押给银行,而是被抵押给了民间放贷人,贷款已经打给了买家(即代持人),而真正的操盘手正是赖日华,随后,警方介入调查,这起涉案金额巨大的二手房合同诈骗案逐渐浮出水面。

二、案件分析:为何骗局能够得逞?

涉案亿元的二手房骗局崩盘后,揭秘与反思

1. 中介、代持人的配合

在这场骗局中,中介和代持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帮助赖日华联系业主、谈好价格,还出面与业主签订协议,为骗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据涉案中介人员的证词,赖日华起初宣称自己是做短视频直播带货的,一个月几亿的流水,“资金雄厚”“背后有人出资”,这种虚假的宣传让中介和业主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信任。

2. 银行工作人员的协助

银行工作人员刘璟、沈文钦的协助也是骗局能够得逞的关键因素,他们明知赖日华利用非自有资金违规炒房,仍积极配合,对被害人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有放任的故意,在办理贷款过程中,他们谎称买家符合贷款条件,或称买家是银行大客户,申请的贷款额度与房产的尾款数额相当,这种虚假的承诺让业主更加确信赖日华的可靠性。

3. 业主的疏忽

在这场骗局中,业主的疏忽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业主在签订合同时没有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和买家的资质,过于相信中介和银行工作人员的承诺,一些业主在过户后没有及时跟进贷款进度和尾款支付情况,导致骗局暴露时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防范策略:如何避免二手房交易中的骗局?

1. 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和买家资质

在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前,业主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和买家的资质,合同条款应明确约定付款方式、付款时间、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业主应要求买家提供身份证明、收入证明等文件,以核实其购房能力和信用状况。

2. 选择正规中介和银行

涉案亿元的二手房骗局崩盘后,揭秘与反思

在二手房交易中,业主应选择正规的中介机构和银行进行合作,正规的中介机构和银行通常具有完善的监管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能够更有效地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业主还应避免与中介或银行工作人员私下交易,以免陷入骗局。

3. 及时跟进贷款进度和尾款支付情况

在过户后,业主应及时跟进贷款进度和尾款支付情况,如果贷款迟迟未到账或尾款未按时支付,业主应立即与中介、买家和银行联系,了解原因并采取措施,业主还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和文件,以便在必要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业主应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在签订合同时,业主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在交易过程中,业主应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防范潜在的风险,业主还应积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动态,以便在必要时采取合法的维权措施。

四、从骗局中汲取教训

这起涉案金额近1.4亿元的二手房合同诈骗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二手房交易中,业主应时刻保持警惕,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二手房市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我们才能避免类似的骗局再次发生,保障广大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这起案件的剖析和反思,我们深刻认识到二手房交易中的风险与防范策略的重要性,希望广大购房者能够从中汲取教训,提高警惕性,避免陷入类似的骗局,我们也期待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为购房者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购房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毓珊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