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奏响多彩音乐世界,启迪幼儿智慧心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引导幼儿认识基本的音乐符号,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能够区分它们在时值上的不同,并能在简单的歌曲中准确地唱出这些音符对应的节奏。
- 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架子鼓),知道它们的发声原理和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和简单的操作(如触摸钢琴琴键、轻轻敲打架子鼓鼓面等),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音色。
- 教授幼儿一些简单而富有节奏感的歌曲演唱技巧,包括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方式(如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欢快的歌曲,用舒缓的声音演唱抒情的歌曲)以及如何跟随音乐的节拍唱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在音乐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互动,通过听、唱、玩等多种形式来体验音乐的魅力,在学习歌曲时,先让幼儿完整地聆听一遍歌曲,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地学唱,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歌曲中的节奏规律,如歌词中的重复部分往往是相同节奏型的体现。
-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可以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特定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或者神秘),然后根据这种情绪共同创作一段旋律或节奏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互相交流想法,共同商讨如何运用不同的声音元素来表达这种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种美妙方式,当幼儿成功地学会一首歌曲或者完成一个简单的音乐创作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音乐表现的习惯,在音乐活动中有其他幼儿表演节目时,教育幼儿要安静倾听,用掌声表示鼓励,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 音乐符号的认识和节奏感的培养,因为这是幼儿理解音乐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他们才能更好地参与音乐活动,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节奏变化。
- 歌曲的演唱技巧,幼儿的嗓音比较稚嫩,正确的演唱技巧有助于保护他们的嗓子,并且能够让幼儿更优美地演唱歌曲,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创作,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虽然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音乐创作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教师需要巧妙地启发幼儿的灵感,将抽象的音乐概念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幼儿能够在有限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完成创作任务。
(三)教学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
- 各种乐器模型(钢琴、小提琴、架子鼓等),这些模型不需要具备演奏功能,主要是用于让幼儿直观地观察乐器的外形结构,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型的真实乐器,如铃鼓、沙锤等,方便幼儿在课堂上亲自体验演奏。
- 音乐卡片,上面印有各种音乐符号(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卡片来区分不同的符号,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加清晰地识别,还可以准备一些带有简单旋律线的卡片,用于辅助幼儿理解旋律走向。
- 多媒体设备,包括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作品、动画片中的音乐片段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同时也能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2、人员准备
- 邀请一位具有音乐特长的家长或者学校的音乐老师作为助教,协助教师开展音乐活动,他们可以在教授乐器相关知识或者指导幼儿演唱歌曲时提供专业的帮助,同时还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音乐风格展示。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 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室里播放一段充满活力的音乐,如《快乐宝贝》,并随着音乐做出一些有趣的舞蹈动作,幼儿进入教室后,也会被这欢快的氛围所感染,不由自主地跟着扭动身体。
- 提问引导:音乐停止后,教师提问幼儿:“刚刚的音乐让你感觉怎么样呢?你们有没有发现音乐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呀?”然后引出今天的音乐课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音乐的世界,看看音乐里面都有哪些秘密。”
2. 新授环节(30分钟)
(1)音乐符号的认识(10分钟)
- 教师拿出音乐卡片,先向幼儿介绍全音符,告诉幼儿全音符就像一个长长的音符,它在音乐里面要持续很长时间,就像我们做一件事要花很多时间一样,教师可以通过拍手的方式演示全音符的节奏,每次拍手之间间隔较长的时间。
- 接着介绍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让幼儿对比它们与全音符之间的不同之处,二分音符比全音符短一半,拍手的时候间隔稍微短一点;四分音符就更短了,拍手的速度要快一些,为了加深幼儿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编一个小故事:“全音符是一只慢慢走路的大象,走得很慢很慢;二分音符是一只小兔子,跑得比大象快一点;四分音符是一只小蚂蚁,跑得可快啦。”
- 然后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练习拍打这三种音符的节奏,教师可以先慢速示范几遍,再逐渐加快速度,看幼儿能否跟得上。
(2)乐器的认识(10分钟)
- 展示乐器模型:教师把钢琴、小提琴、架子鼓等乐器模型一一展示给幼儿看,并说出每种乐器的名字,让幼儿仔细观察乐器的外形,如钢琴有着长长的琴身和黑白相间的琴键,小提琴有一个优美的琴身形状和四根细细的琴弦,架子鼓则由多个大小不一的鼓组成。
- 解释发声原理:以钢琴为例,教师告诉幼儿钢琴是通过手指按下琴键后,里面的锤子敲击琴弦发出声音的,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教师可以轻轻地弹一下钢琴的琴键,让幼儿听到琴弦震动产生的声音,对于小提琴,教师可以说小提琴是用弓在琴弦上摩擦发出声音的,然后模仿一下拉小提琴的动作,架子鼓则是用鼓槌敲打鼓面产生声音,教师可以让幼儿轻轻敲打架子鼓的鼓面,感受不同鼓面发出的不同声音。
- 触摸体验:邀请几位幼儿轮流上来触摸这些乐器模型(如果是真实的小型乐器,也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触摸),幼儿在触摸的过程中,教师继续讲解相关的知识,如钢琴琴键的触感、小提琴琴弦的粗细等。
(3)歌曲演唱技巧(10分钟)
- 学习歌曲: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大班幼儿演唱的歌曲,如《小星星》,先让幼儿完整地听一遍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地学唱,注意纠正幼儿发音不准的地方。
- 指导呼吸方法:告诉幼儿唱歌的时候要像吹气球一样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把气吐出来,教师可以做示范动作,一边吸气一边数“1 - 2 - 3”,然后再慢慢呼气,同时开始唱歌词,让幼儿跟着练习几次,体会正确的呼吸方法。
- 发声方式:对于欢快的歌曲部分,如“一闪一闪亮晶晶”这一句,教师让幼儿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想象自己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而对于比较抒情的部分,如“好像许多小眼睛”,则要让幼儿用温柔舒缓的声音演唱,仿佛在轻轻地诉说。
3. 巩固拓展环节(20分钟)
(1)音乐游戏:节奏传递(10分钟)
- 游戏规则: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站成一排,教师先给出一个节奏型,如“× × | × - |”,然后从排头开始,幼儿依次用拍手、跺脚或者拍腿的方式将这个节奏传递下去,如果哪位幼儿传递错了,就要暂时退出游戏,最后剩下的那组获胜。
- 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适当调整节奏的难度,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这个游戏不仅能够巩固幼儿对节奏感的掌握,还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2)音乐创作:小小作曲家(10分钟)
-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一支彩笔,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情绪(如快乐、悲伤或者神秘),然后根据这种情绪共同创作一段旋律或节奏组合,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提示,如快乐的情绪可以用快速的节奏和高音区的音符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