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私募业绩全网暂停展示?

前几天多家媒体发了这篇新闻:

私募业绩将成“封闭性隐私”多家机构已暂停展示

据不完全监测,截至本周(6月17日至21日当周),除极少数自媒体还能搜索到部分头部、腰部量化私募的业绩数据外,以往券商、第三方定期发布的私募业绩数据基本已全部暂停。

老南看到后,第一时间去了解了下,这事是真的。

01老南去年5月,就写了《持有私募要注意了,行业大清理开始了》,如今回头看,当时我们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

监管在从各个环节,加大对私募的强监管。

监管是一直是要求,私募不可以和公募一样,公开展示业绩的。只能向合格投资者(提供300万可投金融资产证明),定向展示。

过去几年,不少券商会发布部分私募的净值,部分互联网私募代销机构,只要私募提供,也会披露大量私募的业绩。还有不少自媒体,自己也在统计发布。

客户可以很便捷得看到私募的业绩,这一方面对私募获客有很大的好处,但另一方面,监管认为这违背了监管要求。

今年4月30日,中基协发布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8月1日起正式执行。第六条明确规定:

这次我们打听到的最新信息,是8.1号开始,如券商或者这些互联网代销平台,要有私募产品的准入,突发:私募业绩全网暂停展示?才能展示业绩。

但这个准入还是挺复杂的,不仅需要私募签署代销协议,并且有三方平台要有合规风控的准入过程的留痕。

如果这么看,我理解影响也有限,只要私募主动想展示,平台也配合,那还是可以披露的。但过程的复杂性,意味着披露的规模会比之前少不少。

当然,不排除监管后期发现,大家通过这种虚假代销方式绕监管,还会对上述政策打补丁,出更严格的要求。

02这一系列的政策背后,如我们之前所说的,监管对私募的供给侧改革,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中,对门槛要求越来越高。

如我今天在一个业内群看到这么一个招聘:

【二级私募寻求投资总监】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均拥有中国资本市场多年从业经历。在证券研究、证券投资管理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要求:5年以上公募、私募、金融机构的投资经理or私募高管工作经历,近10年里有2年直接管理产品的经验(规模持续在2000万以上)。权益方向,已经离职优先,公募需过静默期。

这是一个5亿规模的私募,说明其管理人员因为身份不达标,被监管盯上了,急着招人来挂靠。

而且我了解下来不是一家,是很多家在招。而且监管不认银行系的管理经验。

从我的角度而言,过去几年垃圾私募太多,是人是鬼都能干,导致了客户产生了远大于市场正常下跌的损失,这里面有相当部分,不仅仅是市场因素、水平问题,更多是道德问题。

如我们去年写的华软新动力事件,还有前阵子我们写的的《“知名”私募跑路?深度八卦背后的套路》瑞丰达事件,还有20年写的《5000万豪宅的股票大V,露馅了》,这个大V的产品后来也是亏的一塌糊涂。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一些客人的产品咨询,发现不少私募道德风险很大,包括不少提示风险后的产品,都出现了明显的业绩下滑。

这样的背景下,乱世用重典,也很正常。

03国内目前有2万家私募,其中近一半规模不到1亿,这1万家的总规模仅3000亿(包含股票类、股权类),也就是家均管理规模仅3000万。

考虑到这几年行情不好,一年1%管理费收入平均30万,这点钱要满足最低5人,和符合监管要求的办公场所,那必然是严重亏损状态。

我们和业内聊过,一般5亿以上的管理规模,对于私募机构而言,才是个良性的生存标准。

而以股票型私募为例,我们根据基金业协会最新的私募月报做了个表格,目前国内股票型私募,85%是低于5亿的:

未来一两年,国内2万家私募,出清1万多家,概率是很大的,听上去挺吓人,但对整体市场而言,影响很小,但对买了这些产品的投资人,就很被动了。

所以这个时候,对于普通家庭,非专业的投资者来说,低于1亿的建议远离,低于5亿的,也要留点神。

04那远离低于5亿规模的,是否会错杀?

最近我和多个投私募的FOF管理人聊了下,整体沟通下来,发现他们底层低于5亿的私募子基金占比极少,基本都在其所有子基金占比的2%、3%左右,几乎可以说忽略不计。

那对于普通客户而言,在5亿以下挑出好产品,更是hard模式,不建议你去冒这个险。

当然,我并不建议你一定要去追百亿管理人,但规模过小的,这两年会是监管出清的重点,而且也说明历史业绩整体缺乏亮点,不然不会就这么点规模。

至于管理人规模和产品规模,在基金业协会都可以查到,如公司管理规模,提供的是规模区间,即0-5亿、5-10亿、10-20亿、20-50亿、50-100亿、100亿以上:

至于产品规模,协会官网仅提供低于1000万警示,高于此的不提示,需要自行和代销渠道、管理人沟通了解:

结我从不认为私募本身是有问题的,但缺乏合规监管的私募,是早晚会出问题的。

这轮监管对私募的严格监管,尤其是除去害群之马,从长远而言,对行业发展是有利的,对投资者而言,也会大幅度降低踩雷的概率。

不过这个清洗的过程,作为客户,别成为代价,也可以参考我们写的《买私募如何防范道德风险》。

-END-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赛洋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