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亏损逾七成规模腰斩,百亿权益基金数量三年仅余三成

从热烈讨论“来!买哪只基金好啊?”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本?”,再到如今“回本?不存在的”,对于个人投资者小胡(化名)来说,全员亏损逾七成规模腰斩,百亿权益基金数量三年仅余三成大起大落的情绪转变只需要三年。

据第一财经统计,成立满三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中,规模超过百亿元级别的有92只,截至6月26日,这些产品近三年来全员业绩亏损、规模下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目前市场上仅剩下29只百亿主动权益基金,数量降幅高达68.48%。

业绩全员亏损

“坐在我隔壁的同事说他买彩票都赚了好几百,而我定投,目前还亏50%。”小胡与第一财经记者交流自己的投资感受时表示,泥潭越陷越深,回本已经不敢想,现在已经躺平没脾气了。小胡告诉记者,身边的朋友大多还是“割不下手”,还有越跌越买,想抄底的。

记者与多位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的投资者交流时了解到,他们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像小胡一样躺平,甚至亏太多时还会加仓的投资者;另一类则是因为对产品或基金经理失去信心,或是对基金所属赛道不看好而选择“割肉”离场的投资者。

“我们互相尊重,都很理解。”其中一位投资者小满(化名)对记者说,“亏多了就加点仓,我是不会止损的。”

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6月26日,成立满三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包含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共有3163只,有2879只产品近三年来累计回报为负,占比超过九成。

在这之中,百亿元级别的主动权益基金有92只。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这些产品近三年来全员亏损,平均跌幅为40.86%;其中亏损幅度超过四成的产品数量有53只,占比超过一半;跌幅超过50%的产品则有23只。

也就是说,若投资者在2021年6月左右买入上述任意一只百亿级别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并持有至今,就会选到一只“亏损”的产品,区别在于亏损的程度;而选到业绩“腰斩”以上的产品的概率在四分之一左右。

从具体的产品来看,亏损幅度在10%以内的产品只有两只,分别是广发趋势优选A、广发均衡优选A,二者近三年来的累计回报分别为-0.9%、-5.73%。而中欧医疗健康A、汇添富创新医药、广发成长精选A、广发医疗保健A、富国创新趋势等产品区间跌幅均超60%,分别为63.06%、62.5%、61.99%、61.1%、60.65%。

七成规模“腰斩”

这些能在公募行业辉煌时期获得百亿规模支持的基金经理,大多是基民耳熟能详的名字,如张坤、葛兰、朱少醒、刘格菘等人。2021年中报数据显示,上述92只百亿级别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中,持有人合计有9740.93万户。

随着业绩的下滑、投资者持有体验感不佳,这些百亿产品也被投资者陆续抛弃。据2023年年报数据,上述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降至5938.28万户,减少近四成。与此这些百亿产品的基金规模也在迅速下滑。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目前市场上合并规模超过百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只有29只,较之2021年同期的92只,数量降幅高达68.48%。换言之,在三年里,百亿级别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数量已锐减近七成。

目前,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是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最新规模为411.44亿元,较三年前同期的880.16亿元已经“腰斩”。这也是目前唯一一只基金规模在400亿元以上的主动权益类产品。

与2021年一季度末相比,规模上限已经从880多亿元降至400亿元出头,而原本规模也在“400 ”亿元的是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董理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规模分别减少了45.14%、61.16%。

若以2021年一季度的92只百亿级权益基金作为样本,这些产品无一幸免,基金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缩水。据第一财经统计,上述产品的规模近两年平均减少59.13%,“腰斩”者则有66只,占比已经超过7成。

其中,下滑比例最小的是易方达国防军工,规模减少了7.68%;最多的是招商瑞智优选,该基金从2021年一季度末的290.5亿元缩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1.54亿元,降幅超过96%。

华夏兴融、易方达科润、嘉实产业优选、南方优势产业、汇添富核心精选、国富沪港深成长精选等产品的缩水比例均在90%以上。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若从基金份额变化角度来看,也有部分产品的份额在增加,如葛兰中欧医疗健康的最新份额为236.04亿份,较之三年前同期的199.33亿份,增加了94.59%。

“反噬”与反思

“此前基金经理明星化的背后催生了大规模的基金管理规模,但随着管理规模的增大,对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有较大考验,比如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流动性管理能力、公司投研支持等。”一位头部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规模大的基金在流动性、调仓效率等方面的操作更加受限。尤其近年来,在行业轮动加剧的背景下,本身主动权益基金就不容易跑赢被动基金,更别提大基金的持仓标的更多,要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快速调整持仓的难度也相应会更大。

华南一位市场部基金人士与记者交流时则表示,很多在市场高位入市的投资者,是抱着“获得更高回报”的初衷买基金,其中不乏许多不熟悉A股市场波动的新投资者。在赚钱效应明显减弱后,这些投资者的心态和信心也在转变。

“其实在日常也能看到,很多投资者是缺乏对风险收益的必要认知,将短暂行情视为常态,在上涨行情中获得了较高收益,导致他们对投资存在过高的收益期望。”该人士认为,在这阶段中,基金公司为扩张规模,在市场高点不断推出新基金,却未能站在投资者角度提醒风险,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来看,大家对于明星基金经理、对于主动管理所能创造的超额收益,想必也有了一些看法。”在他看来,基民上述行为和心态变化,也反映出基金公司在市场营销策略和投资者教育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事实上,这一点其实已被多家公司意识到。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处了解到,最近两年来,部分基金公司正在持续加大在投资者教育方面的工作,引导投资者更理性地看待投资,不仅包括宣传投资的潜在回报,还需强调风险的存在,帮助其更全面地评估和管理风险。

也有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与记者交流时表示,自己面对业绩的不佳也十分焦虑,不停在复盘反思,重新审视投资逻辑。“经常在坚定自己投资理念和被打脸中反复。”该基金经理表示,虽然压力非常大,但我仍坚持自己的投资逻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颜彤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