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伤保险:砥砺奋进二十年三位一体强保障
纵览客户端讯(记者宋娜通讯员彭丹璐)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正式实施,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进入法治化轨道,为数亿劳动者撑起工伤事故伤害的“防护伞”。
“工伤小险种,解决大问题”。20年来,河北省工伤保险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政策体制,创新工作举措,扩大参保范围,提高待遇水平,基本形成了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多项工作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全省参保人数从2004年的260万人增长到2023年的1153万人,工伤保险真正发挥出民生保障“安全网”、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
装进“大盘子”:推行省级统筹
2012年以前,河北省工伤保险工作存在三大难题——各市待遇政策标准各不相同,业务经办程序不够规范,基金预算管理不够科学严谨。
当时,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11个地市各为“一口锅”,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部分市工伤保险基金运行压力较大,甚至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需要靠提高费率来维持基金平衡,造成地区间企业负担畸轻畸重。为统筹各地市基金平衡运行,推进全省工伤保险事业健康发展,2013年,《河北省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意见(试行)》印发,明确了全省工伤保险参保缴费、认定鉴定、待遇标准、预防康复、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经办的“六统一”,成为全国最早实现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的省份。
近年来,通过不断细化各项工作,河北逐步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体系。
“全省实行‘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基金统筹原则,各市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全部上交至省级财政专户这个‘大盘子’,使工伤保险基金的共济功能不断凸显、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河北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副处长胡海宁介绍道。
据了解,2023年,全省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超68亿元,整体运行维持良好态势。
工伤保险信息化建设方面,河北也走在了全国前列。2015年6月,河北省工伤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参保登记、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计发、统计报表五大应用板块的加持下,所有工伤保险业务实现网上审批与经办,省、市、县实现三级统一管理。
2016年7月,河北工伤保险:砥砺奋进二十年三位一体强保障河北江龙工贸进出口有限公司职工隋俊华在中轴车间更换全自动液压机模具时,不慎将左手挤伤,经鉴定为七级伤残。“要想知道隋俊华有没有参保、停工留薪期是多长时间、应当得到多少赔付,只要将他的个人信息输入系统,系统就能直接测算。”邢台市广宗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介绍,河北工伤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还具有全省工伤保险总体运行情况分析、工伤预防分析等多项分析功能,为工伤保险政策制定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下好“先手棋”:做好工伤预防
2023年7月,河北省冶金行业工伤预防宣传擂台赛在石家庄举办。图为活动现场。赵家葆摄
“从工作的那天起,听到最多的就是安全;每一次的操作前,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
2023年7月,河北省冶金行业工伤预防宣传擂台赛在石家庄举办,近百名参赛选手通过歌曲、“三句半”、情景剧等形式,竞相展示企业工伤预防的先进做法,切磋工伤预防宣传经验,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此次擂台赛只是河北积极打造特色工伤预防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北牢固树立“预防优先”的工作理念,工伤预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规范化。制定《河北省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将国家确定的9项任务细化为23条具体任务措施,目标更高、举措更实;出台《河北省工伤预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促进全省工伤预防项目管理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工伤预防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评估。
数字化。全国最早开发省级工伤预防项目管理平台,所有工伤预防项目实现可记录、可追溯、可核查,项目管理和风险防控水平大为提升;招募线上培训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培训全方位监控;开发在线VR警示教育馆,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展板等丰富的形式展示工伤预防知识和案例。
专业化。建立工伤预防专家库,为立项评审、宣传培训、评估验收等提供专业指导;全国唯一统一编写出版工伤预防系列培训教材,为全省工伤预防培训标准化建设提供支撑。
法治化。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全面落实工伤预防主体责任”“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工伤预防监管”等内容写进新修订的《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为开展工伤预防工作奠定法律基础。
除了冶金行业工伤预防宣传擂台赛,全省特色工伤预防项目也可谓“多点开花”。2023年3月、4月,分别举办两次冶金行业工伤预防宣传进企业观摩活动;连续四年组织全省工伤保险政策和工伤预防宣传作品征集及集中宣传活动,每年征集短视频、文创等作品均超千件;工伤保险主题微电影《壁虎》获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佳作品”“最佳编剧”两项大奖……
据统计,“十四五”前三年,河北省年均工伤事故发生率较“十三五”时期下降17%,重点行业下降24%,下降幅度大于国家计划目标,工伤预防成效显著。
浇出“幸福花”:助力服务大局
“很温暖!不到一个月就完成鉴定流程,还不用两头跑,效率太高了。”
2023年4月,在天津滨海新区工作的冯女士发生工伤,回到秦皇岛的家中休养。今年4月,她向天津市滨海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按照以往的程序,冯女士要到天津进行现场鉴定。200多公里的路程不算远,但对于骨折后的她来说,还是有许多不便。
冯女士赶上了政策改革的好时机。4月18日,在秦皇岛市人社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她在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完成了鉴定;5月6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便收到双方受托鉴定专家组的回复函。
高效便捷的服务,让冯女士及其家人感慨万分,直呼“想不到”。这也成为2023年10月京津冀三地签署劳动能力鉴定合作协议后的首例委托鉴定案例。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20年来,河北省工伤保险工作主动作为、持续发力,在助力做好“三件大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为群众带来满满幸福感。
2023年10月16日,京津冀人社部门共同签署《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劳动能力鉴定合作协议》现场。赵家葆摄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年7月,河北省积极推动京津冀人社部门共同签订《工伤保险工作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12月,三地签订《工伤认定委托(受托)调查核实工作协议》;2023年10月,京津冀人社部门再次共同签署《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劳动能力鉴定合作协议》。京津冀工伤保险合作的不断走深走实,也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间工伤保险合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着眼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的实际,2019年,河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工程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工程项目参保全覆盖,并把新区按项目参保人员的保障年龄提高了五岁。
2021年初,制定《张家口市工伤保险保障冬奥会筹办推动冰雪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试行)》,明确张家口市范围内从事冰雪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季节性从业人员参保有关规定,切实保障了冰雪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权益。
新冠疫情期间,河北推行工伤业务“网上办、掌上办、不见面”,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工伤认定、鉴定、医疗救治和待遇给付,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者工伤保险权益。
除此之外,河北工伤保险20年的“成绩单”上还有不少亮点——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大力实施小微企业优先参保的“春雨行动”,推进建筑业按工程项目参保的“同舟计划”,率先在全国将机关公务员和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将基层快递员等特殊群体纳入优先参保范围……
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近20年来共13次提高伤残津贴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水平……
创新举措遍地开花。最早创新开展“工伤保险 商业保险”合作认定模式,最早出台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最先建立“守护心脏”应急响应体系……
“河北省将以《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20周年为新起点,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扎实推进工伤保险基金风险防控,稳步推进工伤预防和康复工作,持续织密劳动者职业安全保障网,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河北省人社厅副厅长李仓志表示。